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、破坏、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,其主要病理改变是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,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,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、僵直畸形、功能障碍,多见于中老年人,其中膝关节是较好发的部位,今天就来分享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及诊治。

早期症状:
1)膝关节僵硬:尤其在晨起时僵硬感明显
2)关节肿大变形:关节退化时,关节滑膜发炎,关节间隙积液增多,造成肿胀,使疼痛加重
3)膝关节活动受限,运转不自如
晚期症状:
1)膝关节活动会发出喀嚓声或其他的摩擦音
2)关节畸形,常出现明显的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
3)膝关节活动受限,屈伸角度进一步减小或出现角度固定
1.浮髌试验:患者仰卧,伸膝,放松股四头肌,检查者一手虎口对着髌上囊,压迫膝部,将膝内液体压入髌骨下,一手轻压髌骨后快速松开,可觉察到
髌骨浮起,此为阳性。正常膝内液体约5ml,当膝内液体达50ml时,方为阳性。
2.髌骨摩擦试验(Soto-holl 征):患者仰卧位,伸膝,检查者一手按压髌骨,使其在股骨髌关节面上下活动,出现摩擦音或疼痛者为阳性。见于髌骨软化症。
3.McMurray 试验:患者仰卧,检查者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按住膝内外间隙,一手握住足跟部,极度屈膝。在伸屈膝的过程中,当小腿内收、外旋时有弹响或合并疼痛,说明内侧半月板有病变;当小腿外展、内旋时有弹响或合并疼痛,说明外侧半月板有病变。
4.伸直受限征(Helfet 征):当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有绞锁时,关节不能全伸,表现为伸直后胫骨粗隆不外旋,而维持在髌骨中线上。
5.局部压痛(McGregor 征):内侧半月板损伤时,内侧副韧带中间的关节面部分有明显的压痛点。
6.重力试验:重力试验用于检查盘状半月板和侧副韧带。患者健侧卧位,患膝外展,自动伸屈膝,如膝内有响声或疼痛加重,则病变在内侧半月板;若膝外侧痛,则可能是外侧副韧带损伤。如膝内疼痛减轻,则病变在外侧半月板。若膝内侧疼痛减轻,则可能是内侧副韧带损伤。患侧卧位,则相反。
7.伸膝试验(Pisani 征):外侧关节间隙包块,在伸膝时消失,屈膝时出现,可能为外侧半月板囊肿。
8.指压试验(Fimbrill-Fisher 征):检查者以指尖置于内侧副韧带前方的关节间隙,屈膝,旋转小腿数次或同时伸膝,若为内侧半月板损伤,则可感觉到手指下有物体在移动,并可伴疼痛及摩擦声。可用同法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。
9.研磨试验(Apley 征):患者俯卧,屈膝 90°,检查者双手握患肢足部,左腿压住患腿,若出现疼痛,则为侧副韧带损伤;将膝下压,再旋转,若出现疼痛,则为半月板损伤;轻微屈曲时痛,则为半月板前角损伤。
10.侧位运动试验(Tkchler 征):患者伸膝,检查者一手握踝,一手扶膝,做侧位运动,向内侧时外侧痛,提示有外侧副韧带损伤;向外侧推时内侧痛,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。
11.抽屉试验:患者仰卧,屈膝,检查者双手握住膝部之胫骨上端,向后施压,胫骨后移,则提示后十字韧带断裂;向前施压,胫骨前移,则提示前十字韧带断裂。
12.过伸试验( Jones 试验):患者仰卧,伸膝,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,一手托起小腿,使膝过伸,出现疼痛者可能是半月板前角损伤、髌下脂肪垫肥厚或损伤、股骨髁软骨损伤。
13.肌警觉性征( Lannelongue 征):膝关节结核时,关节活动受限,平衡功能遭到破坏,因此步态停滞、不连贯。